新闻速递
激发潜能,成就卓越——从家庭教育到学业规划的双重智慧主题演讲活动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 2025-06-23浏览次数:11

家校联动,共赴成长之约

6月22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苏州校友会组织举办的《激发潜能,成就卓越——从家庭教育到学业规划的双重智慧》主题演讲活动在苏州高等研究院成功举办。活动自启动报名以来,吸引了百余个家庭关注,最终现场签到人数超50人,会场座无虚席,家长们带着对孩子教育的热忱与困惑,共同开启这场干货满满的成长之旅。

本次活动主持人由成刚(MBA1511)担任;到场的老师有中国科大管理学院苏州教学点的鞠洪云老师、田萍老师。

双咖坐镇,解码教育难题

丁斌副教授:激发内在动力的 “育儿工程学”

活动伊始,首先演讲的嘉宾是原中国科大管理学院院长助理、EMBA中心主任丁斌副教授。作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的专家,丁斌副教授不仅在学术领域造诣深厚,更在子女教育中践行“科学养育”的理念。他拥有合工大本科、清华经管硕士、中国科大管理学博士的多元教育背景,兼具机关干部、企业管理者、高校教师等多重身份,其育儿经验融合了管理学思维与心理学洞见,备受家长们期待。

讲座开始,丁斌以“子女教育是项漫长的系统工程”为切入点,分享了“妈妈的七次退出”理论(如2岁退出餐桌自主进食、5岁退出卧室独立睡眠、18岁退出人生选择等),强调在孩子成长的各阶段,家长需要适时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针对“孩子学习动力不足”问题,丁斌现场演示“动机过程模型”:“欲望+能力=动机,家长需做‘触发者’而非‘强迫者’”。他以《摔跤吧,爸爸》中姐妹俩从被迫训练到自主觉醒的转变为例,强调“正向激励要聚焦动机与过程,而非结果”,并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内部需要可以产生孩子的持久动机并导致持续的行为”,建议家长对孩子要公正评价,多夸孩子“勤奋、专注、有好奇心、守纪、善良”等品德、动机、行为,少赞”聪明、漂亮、成绩好“等天资、成果,现场家长频频点头记录。

邢荣勤副会长:

科二代2025新高考江苏省志愿填报指南

随后登场的是管理学院苏州校友会副会长邢荣勤(PB0003, MBA1301),深耕江苏教育领域多年的他,对新高考政策有着精准解读,尤其擅长结合江苏考生特点制定志愿策略,是家长口中“志愿填报的实战派导师”。邢荣勤副会长围绕2025年江苏新高考政策,展开了“院校+专业组”模式的深度解析。

江苏采用“院校+专业组”志愿,“院校+专业组”志愿是指在志愿填报时,一个院校专业组为一个单独的志愿单位,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设若干个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调剂”选项,调剂只在该专业组内进行。一所高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须相同。符合填报资格的考生可以填报某所高校的一个院校专业组,也可以连续或者间隔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

在这种模式下,专业服从只在同一院校专业组的招生专业范围内进行调剂,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尽量要选择服从调剂,降低滑档的风险。

因此,要采用冲稳保的志愿填报策略,冲稳保的志愿梯度既要敢于填报自己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增加录取率防止滑档,需要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该考生所在省份的志愿个数设置来定。

同时,邢荣勤也分享了“位次换算三步法”,建议家长结合近三年的数据,将孩子分数换算为往年位次,再对照位次去看对应的学校和专业今年大致是多少分数可以录取。选择志愿的参考策略和思路有三个:兼顾学校和专业、根据学校选报、根据专业选报。

讲述完填报志愿的相关信息后,他继续深入介绍了院校的选择办法、专业的选择办法、选专业需考虑的因素、志愿填报误区、新高考志愿填报的风险等内容,干货内容令家长频频称叹。

以科学为舟,驶向成长蓝海

本次活动通过“育儿理念+志愿策略”的双维赋能,为家长们搭建了从孩子内在动力激发到升学路径规划的全链条知识体系。正如丁斌副教授在结语中所说:“教育不是填鸭,而是点燃火种;志愿填报不是分数博弈,而是人生规划的起点。”未来,中国科大管理学院苏州校友会将继续深耕教育公益,陪伴更多校友家庭在孩子成长路上行稳致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