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3日,第九届应急管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国际金融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急管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急仓储物流和救灾物资保障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大会以“多学科融合创新应急管理理论,新质生产力赋能应急管理实践”为主题,全面聚焦公共安全与应急治理热点议题。会议由中国科大王熹徽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刘德海教授主持。出席大会的嘉宾包括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冯耕中、中国科大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古继宝、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高山、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徐东、应急管理部研究院主任王成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应急管理部紧急救援中心主任雷宇、北航教授赵秋红等,以及核心期刊主编刘克、罗俊等。
7月12日上午,会议开幕。主持人热情介绍到场嘉宾,他们不仅是应急管理学术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更是推动国家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智力支撑。在开幕式上,冯耕中指出,系统工程正成为推动应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路径。古继宝回顾了中国科大管理学院的发展成果,并表示将持续推进“科技+应急”的学术合作以及平台共建工作。赵秋红、燕波涛等专家分别致辞。
大会主报告环节中,高山围绕“群体异质性感知的智能应急决策”展开剖析;徐东系统阐述了国家级应急物流实验室的顶层设计与运行机制;王成虎聚焦重特大灾害中的“核心支撑点”构建;王宏伟解析新版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度升级要点;许强(线上)则以实际案例展示“数智+地灾应急”的融合模式。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急管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与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接力召开战略会议,共推“制度动能+科研协同”双轨创新。专委会午间会议聚焦顶层设计,通过“规划-机制-区域”三轴升级注入制度化动能;实验室晚间年会锚定科研转化闭环,着力破解“定位-整合-转化”关键命题。两会形成“制度筑基,科研强链”的战略呼应,为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双向驱动力。三场平行论坛与青年学术论坛聚焦“应急物资调度优化”“地震应急响应”“地方应急能力评估”“粮食保障机制构建”等议题深入展开。论坛内容丰富,既涵盖理论模型探讨,又紧密贴合实战场景。青年学者踊跃交流,现场思想碰撞不断。
7月13日上午,期刊主编座谈会顺利召开。由成都理工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副主任黄寰主持,《运筹与管理》常务副主编刘克、《系统管理学报》主编罗俊、《Risk Sciences》Area Editor朱建明等嘉宾齐聚一堂。他们围绕办刊理念、选题趋势、学术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并针对研究生现场提出的写作困惑逐一回应,堪称一场“高质量论文写作”的实操训练营。
在安全应急企业圆桌论坛上,Geatc_Ex工业智能终端、Fonteck Industries BV、中国电信应急研究院、科大讯飞等企业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应急产业升级”展开深度探讨。科技企业与高校学术团队展开同台对话,有力推动了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应急产业体系奠定基础。
闭幕式上,王熹徽为高质量论文作者颁发奖状,稿件将有机会推荐至《系统管理学报》《Risk Sciences》等核心期刊,为研究成果的持续传播与应用转化打通路径。
13日下午,参会代表集体参访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与科大讯飞智慧应急实验室。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代表们观摩了高密度城市模拟环境中的感知预警系统;在科大讯飞智慧应急实验室,代表们体验AI工作站与“星火平台”在应急指挥中的智能交互应用。
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企业与期刊展区,汇聚Getac、研华、尼克赛思、科大讯飞、中科立安、科爱KeAi等机构,集中展示智能应急设备、AI调度平台、安全感知终端等创新产品。会间交流环节,与会者在展位前驻足交流、体验新品,企业代表也积极介绍最新研发进展,展现了应急产业生态的多元活力。
本届大会,不仅是一场“高质量、有温度”的学术聚会,更是推动应急管理领域“从学科交叉走向能力协同”的重要实践。它充分展示了系统工程方法在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构建中的引领作用,也凸显了政产学研用五方协同的巨大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