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1日,第十一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华东三区)晋级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成功举办。此项赛事由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举办。
赛事吸引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11所高校的12支优秀团队同台竞技。来自中国科大管理学院的相关领导,组委会的专家评委,各高校的指导老师和参赛队员等150多人参加比赛。
开幕仪式:群英荟萃,共启新篇
9月21日上午,赛事开幕式在国金院6号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各参赛高校代表齐聚一堂,现场气氛热烈。管理学院MBA中心学术主任王熹徽教授代表管理学院致欢迎辞。作为东道主,他首先表达了对大家的欢迎,并就中国科大管理学院MBA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范式、培养方式进行了介绍。他在致辞中表示,案例赛以真实商业场景为课堂,以跨学科整合为手段,以社会责任为导向,塑造具有高度胜任力的商界领袖。这不仅能提升同学们的专业能力、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高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结合,真正达到“学中练、练中赛、赛中学”的目的。同时,大家同台竞技,也增进了院校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宽了相互学习的渠道。中国科大尽力为大家搭建一个公平、专业、温暖的舞台,以开放之姿拥抱多元智慧。并愿以此次赛事为起点,与大家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共同探索管理科学的未知疆域。
巅峰对决:思维碰撞,智竞风采
比赛期间,各参赛团队围绕精心筛选的《丝绸匠人到 AI 先锋:万事利丝绸数智化协同创新之路》实际案例,以案例为媒、以实践为鉴,展开激烈比拼,充分展现了管理学科的创新活力与应用价值。学生们立足丝绸业的发展痛点,运用管理学理论框架进行深度剖析,从战略制定到执行落地,从数据分析到决策优化,提出了兼具创新性与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充分展现了参赛者的逻辑思维、理论功底、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专家评委团由中国人民大学宋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姚宏教授、郑州大学井辉教授、四川大学吴萌教授和中兴通讯华新海副总裁组成。他们对解决方案逻辑性、可行性、有效性及创新性等维度进行严格评审,并对选手现场表现的精神面貌、语言表达、分工合作和讲解思路进行了打分,评委们的点评鞭辟入里,既肯定亮点,又直指不足,最后对每支队伍都给予了专业指导。台上台下,观点交锋不断,智慧火花四溅,展现了当代管理学子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互动交流:跨校联动,深化融合
赛事期间,组委会特别设置互动交流环节,为参赛师生搭建沟通平台。各高校师生围绕“管理案例分析经验”、“数智时代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进一步跨校联动”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案例教学需紧密贴合产业前沿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协同等方式整合资源,构建“理论-实践-创新-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此次交流不仅促进了院校间的资源共享,也为未来管理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颁奖盛典:荣耀时刻,激励前行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赛事最终评选出最佳新锐奖、最佳风采奖、最有价值队员奖、最佳教练奖以及冠亚季军等个人及团队奖项。颁奖仪式上,获奖团队依次登台领奖,王熹徽和评委专家分别为大家颁奖。这些奖项,既是对个人卓越能力的权威见证,亦是对团队协作精神的高度礼赞;既是对赛场精彩表现的诚挚嘉许,亦是对幕后辛勤耕耘的丰厚回馈;既是对当下成就的荣耀褒奖,更是对未来辉煌征程的美好期盼。
共享共荣:以案促教,赋能发展
作为国内管理案例领域的标杆赛事,本届大赛始终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宗旨。通过高水平的案例竞技与学术交流,赛事有效推动了管理案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了管理理论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本次赛事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科大管理学院愿为管理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愿为管理人才的培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愿为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未来,中国科大管理学院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汇聚各方力量,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
成功举办:温情安排,顺利圆满
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自2013年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赛事于每年3月启动,赛程持续半年时间,分为校园突围赛、分赛区晋级赛、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本届赛事由来自152所院校的2000多支队伍参与,共有162支队伍晋级分赛区晋级赛。华东三区赛区,共有11所院校12支队伍组成。为举办好本次赛事,管理学院组建以王熹徽教授为组长的组委会,分设接待组、物资组、会场组、宣传组、调度组、安全组、服务组、赛事组和参赛组等相关小组。组委会在管理学院领导和指导下,精细筹划、精心组织、精准执行,使得赛事接待专业温暖、流程简洁顺畅、赛程井然有序、结果公平公正,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获得参赛院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的一致好评。